當孩子進入情竇初開的年紀,總免不了幾分與愛情有關的煩惱,不論是熱戀、單戀、暗戀或者失戀,都會經歷情緒上的起伏與動盪。感情是自己的功課,難以透過書本或正規教育學會,需要親身經歷才能從中成長,儘管如此,家庭整體的氛圍,以及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對於孩子談戀愛的態度,如何與戀愛中的孩子溝通等,都會影響孩子在愛情這段旅途上的狀態。本文分成三大段落,首先讓我們回顧並了解青少年階段的愛情特性;接著來看看家庭中明確或隱微的情感教育如何影響孩子;最後,我們談談如何適當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愛情旅途。
【青少年階段的愛情特性】
根據Crouter與Booth(2014)的整理,青少年的愛情特性包含:延續時間普遍較短、容易受到同儕影響(因評價而感到尷尬,會因為同儕都談了戀愛而快速決定進入關係等)、受生理發展影響,戀愛過程中較多衝動的可能性(嚴重爭執、非安全性行為等)。無論外在看來如何,半數以上戀愛中的青少年,都認為自己對待愛情關係是相當認真的(Sorensen, 2007),此時期的戀愛經驗也會實際影響成人階段的愛情關係(Crouter & Booth, 2014)。
另外,關於愛情關係對青少年的影響,也有些共同的研究結果,舉例來說,青少年從戀愛對象身上得到的情感支持高於同儕及家長,因此高品質的愛情關係能提升青少年的整體生活幸福感,若交往對象的成績較佳,則個體的成績也會自然提升;反之,青少年感情關係中的衝突程度也會高於其他關係,因此低品質的關係也會對其生活其他層面造成負面影響(Collins, Welsh & Furman, 2009)。
當然,個體差異是存在的。少數青少年較為成熟,在高中職階段就已嘗試尋覓長期的承諾對象;也有少數青少年情感與性方面發展緩慢,因此在同樣階段中,對任何同儕都沒有如此親密的連結感,其生活也不受影響。上段僅呈現目前文獻的整體結果,不同的個體因應相似的愛情困境,也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,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嘗試在親子溝通過程中,實際了解孩子對愛情的獨特觀點,仍是最重要的。
【家庭中的情感教育】
有的孩子會大方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分享戀愛中的酸甜苦辣;有的孩子則傾向把這些心事都往肚裡藏。後者的家長會觀察到孩子突然變得比平時沉默、容易分心,詢問狀況卻總說沒什麼……以至於家長往往連孩子正在苦惱愛情都不知曉。會出現如此差異,除了孩子個人特質不同外,與家庭中的情感教育也有關聯。若家庭中很少談論戀愛相關的話題,或者家長曾很明確地表達期望孩子求學時期不要戀愛等,孩子就有可能把這個話題當作禁忌,擔心說出口無法被理解,甚至會受到批判,因而無法安心信任、向家長傾訴(Daddis, & Randolph, 2010)。
另一方面,親子關係本身也會影響後續孩子面對伴侶關係的方式,舉例來說,若家長在爭執後能夠適當地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、嘗試了解對方的觀點,並討論和解之道,孩子在日後的關係中,也會開始嘗試用同樣的方式處理爭執;相反的,若家長習慣以冷戰或壓抑的方式面對衝突,孩子初次面對親密關係,恐怕也會傾向採取相似的因應方式(Collins et al., 2009)。
總之,當孩子談戀愛,家長扮演的兩大重要角色,一是主動創造一種能夠嘗試理解的氛圍,二是在關係中透過身教教學,愈是能有效的處理關係中的爭執或不和諧,愈能夠成為孩子的示範,幫助孩子學習、模仿,同樣有效處理自己的關係。
【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愛情旅途】
當孩子進入青春愛情旅途,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實際上能行動的不多,要建立上述的理解氛圍與適當身教,成為夠好的陪伴者,有幾個重點整理如下:
(一) 當孩子主動與你分享,請用心聆聽,嘗試理解
不論父母多麼開明,大多數孩子面對感情議題時,都會先找同儕或手足談論(Collins et al., 2009)。若孩子主動與你分享,代表他真的很信任你,或者他找其他人說過了,卻沒有得到支持,此時,請好好把握機會,暫時放下評價,用心地傾聽、嘗試理解。
(二) 針對必要的情境,討論與建立適當的規範
第一段提到青少年的戀愛有其衝動性,許多情境若無適當規範可依循,的確存在風險。因此,找機會與孩子討論設定適當的規範是重要的。有種常見的議題:比方約會的對象、地點與約會時間;若約會時遇到危險(約會對象出現口語或肢體的攻擊行為、強迫性行為等)可以如何以及向誰求助;若可能發生性行為,可以如何做好避孕措施保護彼此等等。因為牽涉到安全的問題,都是可以開誠布公與孩子共同確認的。
若是家長一直沒有機會跟孩子討論,但對孩子的狀態有些擔心,也可以主動與學校教師溝通,在學校的性別平等相關課程中,讓老師催化同儕之間彼此討論並提升對於約會安全行為的意識,也會對此議題有幫助。
(三) 當孩子不願意說,嘗試主動開啟相關對話
面對不主動傾吐的孩子,家長需要嘗試主動開啟感情議題的對話,一開始,先避免逼迫性的追問、或太過針對性的封閉式問話:「最近是不是談戀愛?」「昨天這麼晚沒睡是不是在跟XXX聊天?」這類問題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防備心。若是家中原本就沒有談論感情議題的習慣,可以先嘗試從有趣輕鬆的話題開始,幫助孩子也跟著增加面對愛情的彈性。比方說,前陣子網路上流行一個話題叫做:「五元挑老公/老婆」,可以詢問孩子:「如果給你五塊錢,每一元代表一個條件,你會買有哪些條件的男友/女友?」藉這類輕鬆的話題先了解孩子對感情的態度,也可以藉機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經驗,讓孩子知道有相關的事情,我們是很願意談的。
(四) 接受孩子有秘密,這是發展自我的過程中的正常現象。
如果關於戀愛的事情,孩子仍然不願意告訴家長,或者只透露很少量的訊息,那其實也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,學會區分人我界限、了解父母或主要照顧者不能每件事都與自己同在,也是青少年發展自我的重要過程。此時,家長們也需要學會尊重與接納孩子的秘密與界限,成為默默守候的避風港。
最後,初戀的感覺,家長們自己都或多或少經歷過,隨著年紀漸長,早已忘了那種甜蜜美好與苦澀不安,適當陪伴孩子修煉愛情,不只是幫助孩子走過人生中的重要旅途,也是讓自己有機會,用更成熟的樣貌重溫一次青春的美好歲月,所以,請安心放鬆,成為孩子夠好的陪伴者吧!
參考資料
Collins, W. A., Welsh, D. P., & Furman, W. (2009).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.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, 60(1), 631-652
Crouter, A. C., & Booth, A. (2014). Romance and sex in adolescence and emerging adulthood: Risks and opportunities. Psychology Press.
Sorensen, S. (2007).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. Research facts and findings, 1-4.
Daddis, C., & Randolph, D. (2010). Dating and disclosure: Adolescent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romantic involvement. Journal of
Adolescence, 33(2), 309-320.